促進對話的方法:內在透明化
邁向助人工作 促進對話的方法:內在透明化

如同《開放對話·期待對話》裡提到「翻轉教育」,老師能夠透過學生知道自己的限制,因此老師也是學生。對助人者來說,即使案主表面看起來弱勢,但他具備最多關於受苦的知識和資訊,能夠成為老師為助人者解答。於是,這場會談就成為了重要的學習:助人者學習受苦的知識;案主學習如何教導助人者。雙方在學習的對話關係中成為夥伴,站在同一陣線,一起想辦法解決受苦的問題。更深入剖析,助人者作為學生的角色時,他的提問非常重要,問句像是一把鑰匙一樣,能夠開啟不同的對話,召喚出不同的東西。⁡

read more
行動科學到開放式對話:人們用行動在對話
邁向助人工作 行動科學到開放式對話:人們用行動在對話

行動研究與開放式對話都是有關人際行為世界可以如何得到更好的改變,是身為人際工作者的重要學習。因此,將這兩個理論融合,我的結論是「人際的世界處處都是行動,處處都是對話,人們是用行動在對話。這不分權力關係、能力強弱,即便弱的一方也是用弱在行動」。

read more
開放式對話:肯認每一種聲音的存在
講座 活動 工作坊心得 開放式對話:肯認每一種聲音的存在

我認為開放式對話是一種將人類受苦經驗轉化的方法,藉由對話創造出開放的空間,讓原本無法用言語述說、表現在身體上的症狀和經歷得以被說出,同時也被見證。有些受苦經驗是零碎、斷裂的;有些則過於巨大而無法觸碰,這些尚未能被好好辨識、整理的經驗隱藏在內心深處、難以被描述,而開放式對話藉由「對話」讓痛苦能被拾起、找到出口,並建構出新的意義。從這個觀點來看,開放式對話的確是在與當事人創造共同的語言,讓受苦的經驗/聲音能被表達出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