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前來接受治療時,會帶著一個公認的病患(offical patient),並熟練的把自己的某一面呈現於陌生人面前,這就是所謂公認的故事(offical story)。這個故事大都組織完整。我們必須尊重這個故事,不過也必須知道,它是一個經過簡化、重新組織過的故事,在其中看不到任何的替代方式,也聽不到與故事不相干的其他訊息。家庭中豐富的人的特質已受到人為限制。
當然,我們可以假設一定還有內情,一定存有其他故事。就像豐富的十九世紀小說,那些引人入勝的曲折情節,在一開始往往看似無關緊要,最後卻都成為關鍵的敘述。這些不同的情節會出現在不同成員的個別敘述及實際行為當中。治療師必須仔細聆聽家庭帶來的公認故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關注的焦點。不過等到他加入並提出質疑時,應該對各種不同的看法保持好奇。當他追查家庭成員呈現的主題時,應該鼓勵家人互相討論這些主題。如果他有足夠的警覺性與好奇心,一定能很快地發展出公認故事未能預期的情節。
家庭故事可以分成兩個層次:它們既是敘事,也是戲劇。敘事總是即時被整理出來,依照時間順序排列,內容也有一致性。情節、人物、結果都依序展開,家庭成員依照他們在故事中的角色,扮演好自己的部分,或以說故事者的身份敘述故事內容。不過說故事的過程中總是會受到干擾,容易出現某些不一致。某個家庭成員可能說出不同的故事、保持不尋常的沉默或明顯干擾別人。這些都是與劇本無關的雜音。治療師若要追查這些不一致現象,可將之放大,讓受影響的情緒面突顯出來。這時,蟄伏或為表達的衝突開始顯現,而這些衝突與家庭拒馬裡其他元素的關係也會一一浮現。
結構派治療師,即所謂的介入型家族治療師,通常都注重親身參與的治療過程,忽略家庭過去歷史;或許這是對心理動力取向的一種反動,因為心理動力治療師非常重視過去的資料,好像兒童時期的一切決定人的未來命運。我們認為,與過去相關的事就存在於現在,它們會出現在今日的互動之中。
從臨床實務上看,對家庭歷史的重視都發生在治療的中間階段。此時,家庭與治療師已建立信任關係,一些與家庭歷史的資料逐漸浮現。這時,父母的過去、他們的父母,以及各自的原生家庭,都成為治療師感興趣而且可以用來建構假設的資料。治療師與家庭從這當中瞭解過去事件與現階段家人的想法,及互動方式之間的相關性。瞭解兒童階段的舊有模式如何不合時宜出現在目前的互動關係中,就可能對現有症狀產生一些新的詮釋觀點。今日的自己常會被過去所綑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