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無痛思維》|閱讀心得

By 文揚 Wen-Yang 13 August 2022
《無痛思維》|閱讀心得

閱讀這本關於慢性疼痛的書,對自己的身體和疼痛有更深的瞭解了。書上很詳細地從藥物、神經機轉、飲食、睡眠、運動、身心療法等來講疼痛和疼痛管理,很完整讓人瞭解疼痛的運作和盲點,而且居然還提到創傷知情、成癮的內容。 ⁡ 令人欣慰的是,書中談到一些觀點的確是身為「疼痛人」會有的困擾,像是疼痛出現時要轉移注意力、睡眠障礙與疼痛交互作用,或是壓力大時會想吃垃圾食物但反而讓疼痛更嚴重的惡性循環。 ⁡


一、理想的健康生活

⁡ 書中描繪了一個疼痛患者的理想健康生活,包括飲食、睡眠、運動各方面,但說真的實在是太困難了。飲食方面,紅肉、動物脂肪、奶油、加工食品(成分超過五樣的食品)、麩質、白飯、馬鈴薯、柳橙汁、糖,多少都有促進身體發炎的作用,雖然我不完全都那麼愛吃,但嚴格控管飲食的話,感覺會失去很大的樂趣。 ⁡


二、不只是疼痛

「基本上,疼痛是一種生理、心理及社會現象,也就是說,每種疼痛都包含生理成分;疼痛也會影響患者的心理及感受;最後,疼痛更會影響社會關係以及患者對社會的展望。」P.101 ⁡

疼痛不只是生理上的疼痛,也和心理及社會層面有很大的關係。這正是本書強調的部分,疼痛與神經網絡的敏感有關,因此,心理上的壓力、情緒上的變化、人際上面臨孤立都會對疼痛造成影響。由於大腦已經習慣有疼痛的反應機轉,因此作者聚焦在「如何重新塑造神經」,透過改變生活習慣去對抗那個既有的、活躍的神經網絡。 ⁡


三、疼痛的意義

⁡ 當我們知道疼痛是與情緒和壓力有關時,或許可以把疼痛視為一種重要的情緒反應,而且那是不可避免的情緒反應。以我個人來說,疼痛的出現無預警、無可逃避、全天候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面對疼痛就像是面對一件無法逃避的事情,接受自己無法拒絕的事物一般,在這樣的狀態下,自然而然鍛鍊出忍受的能力。 ⁡ 書上提到:「疼痛發作相當常見,可能導致疼痛加劇、活動量降低、心情波動。」而每次發作的時候正是練習技巧的機會。 ⁡ 與疼痛共處,需要培養出一連串的技能跟技巧,包括呼吸、正念、轉移注意力、連結社群,用盡各種辦法讓自己放鬆,在面對不受控制的疼痛時,呼吸成為少數能夠自主調降的方法。 ⁡ 疼痛的發作,就如情緒海嘯來襲一樣,重點是如何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創造緩衝的空間,學會調適情緒、身體狀態的能力。 ⁡


四、被迫學習的正念

⁡ 身為一個對正念有興趣的人,一部份來自對於心理學和哲學的興趣,另一部分則是深受慢性疼痛的緣故。 作者提到,他的患者都有一套管理身體的疼痛技巧,也會有類似正念的身心放鬆技巧,然而我覺得這是一種被迫發展出來的能力,若不這麼做的話,就無法生存下去。 ⁡

正念的目標是停止我們腦袋中關於過去及未來的無意義感紛雜思緒。這些思緒常令人分心、造成反效果、加重焦慮或提高警戒,這會使疼痛惡化。正念用餐、正念呼吸、正念冥想等諸多方法都可以達成減壓,而減壓是減痛的先決條件。」P.222 ⁡⁡


五、結語:疼痛如何造就了我

⁡ 以疼痛為起點,疼痛究竟如何造就了自己呢?一直很想去挖掘疼痛負面以外的意義。 ⁡

疼痛伴隨著我長大,我也一邊閱讀與書寫,這本書恰巧提到了「疼痛書寫」是一種改變神經迴路、改善疼痛的方式。某方面來說,我的書寫動力來自疼痛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自己仍然活著、呼吸著。然而,這並非全然是負面的,也並非一種自我安慰,疼痛確實如情緒一般的起伏,無時不存在我身體之中,它成為書寫的筆墨,令我成為恰如其是的自己,成為我存在的方式。 ⁡

另外,正念是作為一種減壓的技巧,同時賦予了探詢靈性和思考的深度,我開始習慣在當情緒或疼痛來襲時,回到自己的呼吸、回到自己的意念上 。印象深刻的是,《腦內解密》曾提到西藏自焚的僧人因為學習正念的緣故,可以克服巨大的痛苦。在此,疼痛與正念彷彿毒藥與解藥一般,也如榮格所說的陰影,成為我所存在的狀態。 ⁡

關於疼痛,書中的知識提供了一些幫助,疼痛似乎變得更有機會共處,或許在此之後會將有所改變。除了飲食習慣之外,書中提到的「撫觸療法」讓我特別感興趣,透過人或動物的觸摸,可以安撫免疫神經系統,直接接觸地面也能與大地交換電流,卸除壓力。我想自己正是缺乏被觸摸與擁抱的經驗。 ⁡ 最後,儘管疼痛帶來巨大無比的困擾與痛苦,我想以閱讀這本書作為起點,好好拾起文字,以「聆聽疼痛」為主題進行幾篇「疼痛書寫」,療癒自我,療癒他人。 ⁡

(感謝身邊曾經安慰過我、聆聽過我、鼓勵過我的人們,感謝草的圖。) ⁡


閱讀書摘

《無痛思維》|閱讀書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