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助人工作

承認無知、真誠表達與夥伴關係

By 文揚 Wen-Yang 14 July 2023
承認無知、真誠表達與夥伴關係

20230713實習日誌_三手欄節錄⁡

▐ 左手欄

從試圖理解到承認無知

⁡ 今天從早上幫忙記錄教育訓練、下午陪會員去打掃,忙碌一整天後很累,晚上還要參加敲敲話讀書會。下班去搭公車中山幹線時,除了和實習生Z同路之外,會員Y也剛好要去西門町,於是我們就三個人一起搭車。 ⁡

一路上,會員Y依然像平時在會所那樣,非常多想說的話,但也會有跳躍性思考的問題,會搭配他的聯想,講話比較零碎發散、沒頭沒尾的,很難進入更有結構的聊天,也很難進入他的話題。 ⁡

即便想問出他說的話語前後脈絡,他也只能勉強講出一兩句,就又跳到另一個話題。 ⁡

因此,我基本上就是「嗯嗯嗯」、「喔喔喔」來回應會員Y,也受到體力限制的影響,實在沒有力氣很專心回應他。 而他也不斷繼續講下去。好險一旁有萃沂很認真聆聽會員Y說話,也會追問他分享的事情的細節。 ⁡

處於這樣沒有力氣回應的狀態,我有點崩潰,因為會員Y還是在很熱情分享,崩潰到最後,我突然說了: ⁡

你這樣講,我真的聽不懂你在講什麼…(面帶笑容、無奈的語氣)」 ⁡

會員Y停頓一下,但還是繼續自己講自己的,但是這個回應方式的轉變讓我深思,是不是什麼不一樣了?我變得很真誠表達他這樣講話我真的聽不懂


▐ 中間欄

我的能量已經耗盡,其實在公車上只想好好安靜休息,不過實習生Z在一旁也努力在回應會員Y,所以我也有氣無力回應,有一搭沒一搭,我還是想盡力回應會員Y,直到他下車之前。 ⁡

因為實在很難瞭解會員Y分享這些的目的是要說什麼,所以我回應到後來,我覺得自己有點敷衍,這樣「嗯嗯嗯」、「哦哦哦」到最後,我還是覺得好累好想休息哦,我真的沒力氣再繼續回應了,我真的有點崩潰

某部分的我當然很想認真聊天回應會員Y,但生理上實在太累了,加上過於發散的說話方式讓我更想睡,也沒有力氣去聚焦會員Y要說的話。 ⁡

這樣崩潰累到最後,我很真心地說了自己真的聽不懂,也是對於這個聊天現場的疲憊、失去力氣也缺乏理解對方的能力。我發現,講出這句話之後有一種暢快,就是我真的聽不懂啊,承認自己聽不懂。 ⁡

我也開始反思,原來我不必「什麼都要懂」,原來即便踩在聆聽的位置,也不是都要懂,一直處於那個「嗯嗯嗯」敷衍回應的狀態其實也是要花力氣的,好像承認自己聽不懂對方說的話也沒有不行啊!這後續引發我更多的反思


▐ 右手欄

從敷衍回應到誠實表達

⁡ 一般來說,我還是試著努力想理解,所以認真聽,但聽不懂,於是自然變得敷衍回應,點頭表示。最後我實在太累了,承認我的無知,轉變成一種真誠的表達。 ⁡

尤其是因為下班了,我不再需要站在實習生或工作人員的位置,更有機會卸下專業者的包袱,「原來我可以不必什麼都懂啊!」 ⁡

從一個「聽者與說者」的互動表現來看,身為實習生或工作人員,好像自然預設「我要理解會員、瞭解他在說什麼」,需要有這樣的能力。而我真誠表達「聽不懂」的話語,也打破了這樣的互動劇本和預設(Goffman的日常生活表演),因為在大多數時候在會所與會員Y互動的情境裡,我們都會點頭回應,繼續聽他說。


反思到最後,我想到雅婷給人一種很「直接」、「真誠」的感覺,以及在工作方法上很直接,或許某部分也是經過這樣的歷程,如此來的,她轉化了那個專業者的位置,不會僵固在「主任」這個角色或大家對這個角色的期待而已,更多時候是流動的,在會所的日常生活裡可以轉化那個位置去貼近會員並與會員互動。雖然有時呈現出來的結果是一種很「三八」的方式,卻也是她的柔軟

⁡ 換言之,雅婷經常在真誠表達她自己的感受,不會要帶著「我一定要聽得懂」的包袱在與會員互動,反而是卸下專業者的包袱,踩在更真誠的角色位置去互動


⁡ 因此,當會員說了一些我聽不懂的話時,究竟要

  1. 逞強裝懂(點頭回應)
  2. 決定先繼續聆聽(點頭回應)
  3. 承認我真的聽不懂(搖頭) ⁡

這三種不同方向該如何決定?我覺得隨著當下情況會做考量,過去與會員Y互動大部分都是1或2居多,有時是因為沒有時間去釐清到底他在說什麼,但依然會點頭回應他。 ⁡

然而,今天的狀況是我已精疲力盡,連點頭的力氣都沒有了,因此選擇搖頭承認我不懂。直到我這樣選擇我才知道我有這個選項、有這個回應的方式! ⁡

這裡存在一種心情是「我真的聽不懂,聽不懂就是聽不懂,不用不懂裝懂」這樣的心情是一種坦然面對自身「無知」或承認自己理解能力有限的過程。挑戰一般人對於助人工作者必須「知」的預設。 ⁡

承認自己的無能、無知是有難度的,然而也有很大的好處,也就是讓我們可以更真誠站在一種對方的朋友、夥伴的立場去聆聽跟回應。 ⁡

也就是這樣的過程,當關係建立足夠之後,我們更有可能成為所謂的夥伴(或某種朋友)的平等關係上去行動與說話。或許會所裡所稱的「夥伴關係」是這樣來的

在上述梳理的基礎之上,這似乎可以貫穿到「直面衝突的勇氣」,也就是在向陽、在雅婷身上看到可以與會員發生衝突的「能力」,也是我目前很缺乏的。 ⁡

因此,從「真誠」的角度去理解那些在向陽發生的衝突時,多了一個層面來看人們是如何在「夥伴關係」的基礎之上真誠地互動,真誠地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生氣、抱怨等),相信這也會拓展我對人際關係衝突的理解,幫助我去面對我「害怕衝突」這點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