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凝視

如何理解時間的存在?

By 文揚 Wen-Yang 02 July 2020
如何理解時間的存在?

「在這個意義上,年齡其實是非常自我的一件事情,它處理的是你自己跟時間之間的關係,就是在每個時間段、具體的當下,時間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給你什麼感受。」

今天聽隨机波动的Podcast,提到年齡其實是時間與自我的一種關係,這種觀點平常很少想到,因為時間感很難覺察,也很難跳脫原本的認知來理解時間,時間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Agnès Varda曾說:「描述時間很困難,開心時,高興時、不快樂時、等人時,對時間的感受,各有所不同。我稱這為主觀時間。另外也有客觀時間,不容變通,即所謂機械時間,以小時、分鐘或甚至秒鐘計算。」

在心理學上有所謂的「心流」理論,表示人在專注狀態下會對時間有不同的感受。其實在不同情緒狀態下,人的感官知覺本來就會不太一樣,那些在腦中被留存的記憶片段就是受到情緒影響,感官知覺放大、變得敏感時紀錄下來的,至於創傷經驗更是如此。


在寫這篇的時候,剛好看到彭仁郁老師分享寫道:

由於每個人對時間的感受是很主觀的經驗,例如:做棒式運動的一分鐘與看電視的一分鐘相比,感覺有數倍的落差。如果沒有所謂的客觀時間(時鐘)作為基準,那就少了關於描述時間的官方語言。這讓我想到,每個人對情緒的感受同樣是很主觀的經驗,因為情緒具有多元性,每個人對情緒的描述用詞也只能算是一種官方語言,例如,同樣是憂鬱,卻可以有極為多元的感受,因此仍然要尊重每個人的情緒不同的感受和詮釋,這當中也包含對時間的感受。

最後,記憶當中的片段屬於一種停滯、重複的時間段,儘管時間一直前進,但記憶卻可以不斷倒帶重播,這似乎也是處理創傷的重點之一。


所以說,時間是什麼樣的存在?記憶又是什麼樣的存在?科學家到現在連記憶儲存在哪裡都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