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接觸榮格的童話故事、原型概念,幫助我能去抽離,用隱喻的眼睛去看待故事。
現在看電影的時候比較容易看到每個元素的象徵意義跟隱喻,而不是只有劇情而已。
最近學習的禪,也正在幫助我更抽離自己,凝視與穿越抽象、複雜的事物。是連結、整合的過程,對象是那些被切得零碎的所有東西。
一直隱約覺得自己不斷想去翻找「本質」,無論腦中正在想什麼,都有股抽離的傾向,想去凝視與穿越,靜下心來的時候尤其明顯。
要找到「本質」真的很困難,已經不是用後設思考、抽象思考能力可以涵括。或許這些學習的結果和目標,正是要長出「看見本質的眼睛」。(建制民族誌也是引導人去看見支配關係的研究途徑。)
資本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是數不清的裁刀集合體,也是一台巨大的絞肉機,不斷把一切絞碎、切碎。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本身,一切都變得零碎。 零碎化的目的是為了管理,管理的背後是控制,控制的背後是他者化。取出meaning,淘汰meaningless的部分,我們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現在腦袋運作的速度好像有變快的感覺,只花了十五分鐘左右整理出這篇文字,順利寫下我想說的話。但當然用文字表達之前就已經在腦中整理過了。
剛好一邊在讀建制民族誌的書,發現其精神與「mean圖」能有大量呼應。建制民族誌從常民的斷裂經驗出發,爬梳出建制的支配關係、統治關係,也就是權力運作的地圖。
這樣的研究方法重點在於:把人被建制切碎的經驗找回來。由於人的經驗是連續性的、完整的,在遇到建制的「mean」切割後,則產生斷裂經驗,不斷被劃分到「meaningless」區域的當事人主體最後會消失。而建制民族誌即是要重新讓經驗脈絡化,讓常民經驗被完整呈現,梳理出當事人在制度關係中權力的流動、互動。
另外想提翻譯問題。原文” disjuncture of experience “被翻譯為「斷裂經驗」我覺得有點不精準,雖然王增勇老師說明是取意自地震斷層帶,但那應是”fault”,意指某種缺陷、缺失。
查了一下”juncture ” 的意思較是「連接、結合」,因此推測”disjuncture of experience “應該被理解為「沒有被好好好接住的經驗」較佳。
若要說地震斷層的”fault “是指缺少某塊接合、連結處,因而把”disjuncture “翻譯成「斷裂」,我其實不太能接受。試問:斷裂的主體是誰?誰斷裂了?誰的斷裂?(畢恆達式口吻)
綜合以上,或許「斷裂經驗」是翻譯和簡稱上的方便所致,但如果只用中文去理解的話,可能會有些不精確的地方。我覺得”disjuncture of experience “可以被詮釋為:當事人沒有被(建制)順利接住/接納的經驗。如此在思考上才不會有主詞、主體模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