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日常

人生百味:第二次的期中報告

By 文揚 Wen-Yang 20 May 2022
人生百味:第二次的期中報告

在百味當實習生的時候,期中報告是要向大家介紹百味。沒想到今天有機會在「女性主義社會工作」課堂上介紹百味,真是有點感概&感動。 ⁡


由於迴響熱烈,就稍微分享一點內容。 ⁡


我認為百味的工作方法重視書寫、陪伴、當事人現身與社會對話。以寫寫字來說,它在陪伴貧窮者的同時,一方面能梳理並見證其過去的生命經驗,一方面也能澄清污名標籤,呈現出真實的「貧窮議題」內涵是什麼,並作為與社會倡議的重要基礎。 ⁡

書寫作為一種建立主體性的途徑,同時也是反壓迫、反污名標籤的方法。在百味的陪伴之下,貧窮經驗的當事人能夠且願意現身,不斷創造出了屬於貧窮者的文本,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歌曲等,這些都堆疊出貧窮者堅實的主體性,讓他們從社會眼中的「客體/他者」當中解放,人也在這之中變得立體。 ⁡ ⁡

我也想到,我們對於「遊民問題」或任何社會問題的想像是如何被建構起來的。傳統遊民社工視角下的無家者,對比於人生百味詮釋的無家者,兩者會是多麼不同。在遊民社工的工作紀錄上,不會記載眼前的個案的個性、興趣、過往豐富的生命經驗,流浪的原因都直接被片面化為「個人因素」、「家庭因素」,政府對於無家者的資訊瞭解其實也界定了政府所認定的「需求」。 ⁡ ⁡

然而,有更多的需求是不被看見和重視的,無家者因此變得平面、受困於標籤。再加上媒體的渲染,一般人對於「遊民問題」的想像即是那些刻板印象,卻不曉得背後那些生命經驗,顯示出更立體的人的樣貌之外,也顯示出更血淋淋的社會壓迫和結構性問題。 ⁡

因此,百味的角色絕對有其重要性存在。百味撐起的空間讓貧窮者能夠在污名標籤之外,好好整理自己的生命經驗,那些混沌的、晦暗的、尚未被好好正視的經驗。透過見證這些生命經驗,社會附加的污名標籤、自己給自己附加的污名標籤才得以有鬆動的可能。 ⁡

⁡ 對我來說,女性主義的重點之一在於如何從「他者」當中建立主體性,透過各式各樣的方法賦予當事人發聲的力量去對抗標籤和壓迫。從助人工作的角度來看,百味用一種緩慢的、貼近的、接納的態度來輔助貧窮者們去學會怎麼「說自己」,而不是由社會來告訴你自己該如何被看待。 ⁡


最後,我很喜歡阿勇曾經分享過的「待人:一條相互映照之路」,她在談論自己帶著什麼樣的想法帶領夥伴的時候,其實會發現那樣子的「陪伴」某種程度上可以貫徹百味的工作方法,也就是說,不分夥伴或貧窮者的,單單作了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To take someone somewhere, by going with them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