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篇,過去就曾聽聞黑手那卡西的創作方式是以集體創作的方式進行,是很扁平且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工作方法,出發點是希望當事人可以用自己的語言發聲,並且讓專業者退到幕後。儘管黑手那卡西現在已經解散了,但是在酒駕班之前我就滿心期待柏偉引導創作歌曲的過程,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且神奇的經驗。
酒駕班前半時期做的事情,大多是要大哥們寫下自己的故事,接下來,柏偉請大家把自己之前的故事精簡,試著寫出屬於自己的歌詞:
「把你的故事,最精彩、最重要、有感覺的事,用簡短的方式、精簡的語言表達。」
「詩也可以,詩就是一種精簡的語言。」
「用幾句真誠帶有情感的話,把悔恨、或有點成就感的那件事寫出來,重要的是把真實的感覺,經歷寫出來。」
仔細觀察柏偉引導的方式,可以了解更多關於創作的秘密,要能夠創作出意義深刻的字詞,必須進入另一種狀態,我沒辦法清楚形容是什麼狀態,但是是打開「內在知覺」的狀態,再現自我。(這部分可能跟現象學有關)
「先不講話沒關係,但是進入這個狀態。」
「如果寫不出來,可以跟我對話,我幫你回想之前分享的哪一段最有情緒波動。」
「沒法用精簡的語言也沒關係,但要把真實情感表達,寫很多也沒關係」
「不一定特定某段,為什麼這件事後,情緒有波動?」
中間的課程因為停課而暫停,柏偉為了喚起大家的感覺,再次詢問起:
「如果要讓你寫一首歌,自己的故事、經驗,你會寫什麼?」
從最快寫完詞的大哥開始,柏偉請所有人一同參與創作,最一開始應該算是熱身,柏偉詢問大家「平常有在唱歌嗎?唱什麼歌?」大家點歌開始哼唱。接著,就進入最神奇的階段,團體內的每個人拼湊各自的靈感來完成歌曲:
「大家看著歌詞,記得好像是C大哥開始試著隨意哼唱,柏偉鼓勵說可以唱唱看,然後漸漸地大家可以抓出一點感覺,然後柏偉開始抓歌,當下聽的感覺會走向一般台語老歌小調的那種感覺。接著大家開始一句句開始修細節,包括尾音該如何結尾並連同歌詞一起修改,最後逐漸完整。」- 2019/9/20觀察紀錄
第一位大哥的歌曲創作完成後,柏偉就以錄音的方式,紀錄下大哥演唱自己的歌曲,接著。其他人也依同樣的方式陸續完成歌曲,有些沒有創作自己歌曲的大哥則加入其他人的歌曲。
集體創作的歌曲為何特別有價值呢?比起個人創作,集體創作讓每個人參與其中,歌曲成為每個人共同連結的象徵,由大家共同創作的作品不只是個人而是屬於「大家」的。這讓我想到第四世界運動中共同陶成的概念,根據民豪的說法,共同陶成是一種培力,是指:共同陶冶,成就彼此,互相學習。我認為用「陶成」來詮釋集體創作是非常貼切的,就如同製作陶器一般需要經過捏製塑形、拉胚、燒成,從原本不規則的陶土創作為精巧的陶器。
回想整個創作過程,大哥們從書寫自己的故事到提煉出歌詞、用靈感哼出旋律,當他們回頭去看集體創作出來的成果時,與一開始有何不同呢?當人生故事被轉化成歌曲,他們對於自己人生的認知、凝望又有什麼變化呢?課程的最後是心得分享時間,以下引用兩位大哥的心得:
L:「從無到有,很新鮮的感覺,如果多一點時間的話應該可以讓大家做的更好,更誠實面對自己。環境也會影響心情,重點是做出來的價值、紀念性。回放自己聲音的感覺很好,相信出去(監獄)之後會更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放來聽。」
C:「會想到以前的一些事情,以前刻意避開的事情。」
對我來說,觀察集體創作是非常珍貴也很衝擊的經驗,除了看見創作者人生再現的過程,也體會到音樂創作不見得是一件高門檻的事。參與創作的大哥們大多不曾接受音樂專業訓練,或是詞曲創作的課程,可是最後的確創作出了歌曲,而且是很好聽、很有故事性的歌曲。在這之中最重要的關鍵是什麼呢?我認為是柏偉最一開始提到的真實、誠實的感覺。我是屬於那種聽音樂容易感動流淚的人,經常在想:究竟決定一首歌感動的元素是什麼?這次觀察集體創作的經驗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真實。
突然心血來潮把之前很想補的心得補完。音樂創作一直都是非常神奇的事情,從無到有將抽象的心境轉化爲旋律和文字。
「共同陶成」這個詞讓我想很久,因為比起「培力」這個詞好像又更貼近人一點,培力聽起來是單向的。
雖然不敢說我完全瞭解「共同陶成」的內涵,但是它讓我想到,我所追求那些有意義的活動,很大一部分可以用共同陶成來詮釋,只要它是平等的、自由的。或許我所追求的東西沒有那麼複雜,一切回歸到最原始最簡單的模型:
一群人共同走過一段路、完成一些事情,那就是意義了。